切尔西vs沙尔克04 中国对越南开展承包工程的基本情况
中国对越南开展承包工程的基本情况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一、切尔西vs沙尔克04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基本情况和特点 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形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近年来,越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有 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和工业项目上马,且大都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承包商。特别是越南计划于
一、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基本情况和特点 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形成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近年来,越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有 大批基础设施工程和工业项目上马,且大都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承包商。特别是越南计划于 2005 年加入世贸组织并加快融入地区和国际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承包工程市场也 将更趋活跃,潜力很大。但越南尚处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切尔西vs沙尔克04政府对市场干预较多,招投标 制度尚不够完善,许多项目在操作上还不够透明、规范,各种弊端较多。越南承包工程市场 主要特点如下: (一)招标项目众多,承包市场活跃。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较快,GDP 年均增幅在 7% 左右。为实现到 2020 年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目标,每年投资 100 多亿美元兴建工业项目和基础 设施工程,电站、水泥项目就数十个。按越政府现行规定,凡投资规模在 10 亿越盾(约合 6.5 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均须进行招标,因而招投标项目众多,承包工程市场相当活跃。 (二)政府投入较大,但效率不高,资金流失严重。越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 3 个 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信贷及企业自筹资金,相当于社会总投资的 40%,约 50 多亿美元;二 是每年约 20 亿美元的外国官方发展援助(ODA);三是私人投资。因此,该国用于工程建设 的资金并不十分短缺,但由于体制和管理问题,项目施工效率较低,大多数工程不能按期完 工,而且项目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有的甚至高达合同额的 30%。此外,由于世行、亚行以及 日本的贷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资金和满足一定的借贷条件,越方往往难以满足,因而这 些贷款,特别是日元贷款利用率不高。 (三)低价竞标普遍,项目利润较低。越南项目竞标十分激烈,经常报价低于标底。现 有的投标机制鼓励低价竞标。竞标实际上就是“竞价”。越南现行的招投标规定中,没有“标 底”,只有“中标最低价”。该国业界的主流看法是,价格低可以节省资金,只要对工程进行严 格管理,仍可以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越南多数工程公司缺少施工任务,就业问题突出,因 而不惜一切代价低价竞标。而且国内企业中标后,还可修改项目设计、切尔西vs沙尔克04调整造价,导致低价 竞标现象更加普遍。 (四)招投标操作不规范,保护色彩较严重。越承包工程业务起步较晚,各项规章制度 尚不健全。除一些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官方发展援助(ODA)项目外,国际招标随意性大, 操作很不规范,为了压低价格,常以各种借口取消已进行的招标,有的项目甚至多次毁标。 越方明文规定,在国家财政拨款项目的投标中,外国公司必须与当地公司联名或承诺使用当 地分包商。即使是 ODA 项目,外国公司若单独投标或事先不承诺与当地公司合作,也很难 中标。 二、中国对越承包工程业务情况 中国对越南开展承包工程业务始于 90 年代初期,当初很艰苦,成效不大。但随着两国关 系改善和我企业承包能力的增强,此项业务发展很快。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对越开展 承包工程业务大致分三个阶段。自 90 年代初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初始阶段;自 90 年代后期 至 2001 年为起步阶段;自 2002 年开始为较快增长阶段。 在初始阶段,中国公司投标多,中标少。主要原因,一是两国关系正常化不久,双边政 治和经贸合作尚未全面展开,政治环境不够理想;二是越南尚未摆脱经济危机,建设项目不 多;三是越方对中方设计、技术和施工能力不够信任。1995 年,中国对越承包工程市场出现 转机。当年,中国海外工程公司通过国际招标赢得世界银行贷款的越南 1 号公路改扩建项目 (河内至诺西段,102 公里)总承包权,合同额为 2500 万美元,成为中国在越南的第一个承包 工程项目。1997 年,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总公司又通过国际招标夺得世行贷款的清化拜尚水坝 项目,合同额为 846 万美元。其间,中国公司也陆续投中一些小标,标额在几万至几十万美元 不等。但 1998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越南。当年,越南 GDP 增幅从上年的 8.8%骤降至 5.8%, 次年更降至 4.8%,越南承包工程市场也因此急剧萎缩。中国路桥集团公司、港湾集团公司和 中国土木工程总公司等多家大型承包工程企业相继撤出越南。 九十年代后期是中国对越承包工程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越南逐步摆脱亚洲金融危机 的影响,经济开始复苏,1999 年后的连续 3 年,越南 GDP 平均增幅在 7%左右。政府为保持经 济快速增长,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承包工程市场也随之逐步恢复并趋于 活跃。与此同时,中越关系进一步改善,两国相继签署了陆地边界协定、北部湾划界协定和 发表了面向新世纪全面合作联合声明,使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政治互信程度 提高和我公司实力增强,中国公司竞标能力增强,大项目中标率明显提高。 1999 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JBIC)贷款的法莱大桥项目国际 招标中中标,合同额 1200 万美元。同年,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通过国际招标竞得世行贷款 的海防市城市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额 1900 多万美元。2000 年,中国沈阳国际经济技术合 作公司又夺得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贷款的越南第 18 号公路鸿基至翁门标段(36.3 公里),合同 额 1300 万美元。2001 年,中建总公司又在由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贷款的茶曲大桥项目国际竞标 中获胜,合同额为 1060 万美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1 年 8 月,中国上海外经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现代设计集团 与澳大利亚 BVN 公司组成联合体,经过艰苦努力,赢得越南国家体育场项目总承包权,合同 额 5298 万美元。这是中国公司自进入越南市场以来通过国际竞标赢得的最大项目,预示着中 国开拓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应该指出,从探索至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国公司都十分重视承包工程的质量和信誉,与 当地分包商进行密切合作,赢得了业主和有关各方的信任,为进一步开拓当地市场奠定了基 础。其间,中国海外工程总公司承建的 1 号公路改扩建项目被越南交通部誉为“样板工程”;中 建总公司建设的法莱大桥提前 5 个月完工,越方称赞为“工艺先进、速度快、质量好、造价 低”,获“优质工程奖”;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承建的海防市供水工程项目被世界银行评价为 该行在发展中国家同类项目中“最成功的项目”;上海联合体承建的越南国家体育场项目在 2003 年 8 月 14 日竣工后,越方称之为“进度最快、最安全、最漂亮”的现代化一流工程。 进入 2002 年,中国对越承包工程又有了新起色,大项目中标率进一步提高。当年 8 月,哈 尔滨电站工程公司通过招标承建由我国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的高岸电站项目,合同额 8500 万美 元。9 月,中国路桥集团公司和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在世行贷款的越南南方 1 号公路改造 项目中相继中标,合同额分别为 2516 万美元和 2200 万美元。2003 年 3 月,中国非金属集团苏州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在越南海洋省福山水泥厂国际竞标中获得总承包资格,合同额约 7400 万美 元。5 月,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在越南造船总公司热轧钢板项目国际招标中夺标,合同 额约 3600 万美元。这一年,我公司在越新签的承包工程合同额达 3.37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 一倍,为历年来最高水平。越南成为我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承包工程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开展咨询设计业务取得重要突破。2003 年 2 月, 中国电力公司昆明勘探设计研究院在越南宣光水电站(3×114MW)设计咨询项目国际招标中 获胜,合同额 146 万美元。5 月,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在越南海防磷肥厂管理咨询项目国际招标 中取胜,合同额 286 万美元。特别是 2004 年 6 月,中国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与越方签订越南 国家会议中心工程的咨询、管理和监理合同,合同额为 383.46 万美元。这是中国公司首次担 任越南国家重点工程(总投资约 1.8 亿美元)的咨询管理和监理合同。 上述项目的执行,标志着我国已正式进入越南咨询设计市场,对带动我企业在国际竞标 中赢得大型项目,深度开拓越南承包工程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三、今后应注意的几项工作 越南承包工程市场潜力很大,至 2010 年,国家预计将投资约 400 亿美元用于电力、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中国对越承包工程业务已进入新阶段,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有可能成为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新的增长因素。为力争在此领域取得更大成果,今后宜重 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市场调研工作。越南经济发展较快,许多行业都已制订今后 10 年至 20 年的发 展规划,如电力、钢铁、水泥等。因此,要注重以行业为重点的调研工作,掌握正确的市场 信息,为企业服务。 (二)坚持以质取胜战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根据越方现行规定,国家财政拨 款的项目只有在本国公司无力承担的条件下才进行国际招标,因此,中国公司只有充分发挥 技术优势,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竞争力,才能赢得更多的项目。只有坚持以 质取胜战略,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谋求发展。 (三)积极开展咨询设计业务,为成套设备出口创造条件。近年来,随着双方企业互信 程度提高,越方在咨询设计领域已逐步对中方开放。今后,宜充分扶持和发挥此项业务的龙 头作用,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四)提高外派人员素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中方现常驻越南的近 30 家工程公司中, 熟悉业务、精通外语的业务人员并不多。由于竞争激烈,中国公司在当地赢得项目十分不易。 考虑到越南承包工程市场的潜力和开拓当地市场的复杂性,派出单位应高度重视外派人员工 作,尽量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来越开展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地承包工程市场取 得成功。(完)